生态保护修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元描述: 本文深入探讨自然资源部提出的生态保护修复新举措,分析其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意义,并结合案例和数据,探讨如何实现“谁损毁、谁复垦”的目标,促进“边建设、边复垦”的模式。
引言:
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自然资源部作为生态保护修复的责任主体,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以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新的发展阶段,自然资源部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举措,将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与发展建设紧密结合,以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些措施将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将生态保护修复融入发展建设全过程,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土地复垦全链条管理:让绿色生产方式蔚然成风
土地复垦是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资源利用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自然资源部提出的加强建设项目土地复垦全链条管理,旨在实现“谁损毁、谁复垦”的责任制,并推动“边建设、边复垦”的模式,将土地复垦融入项目建设全过程。
1. 加强建设项目用地全程监管:
自然资源部将加强对建设项目用地全过程的监管,从项目规划、土地征收、建设施工到项目竣工,全链条实施监管,确保建设项目用地单位切实履行土地复垦的法律义务。通过监管,一方面可以有效预防土地损毁,另一方面可以确保土地复垦措施的落实,避免出现“只开发、不复垦”的现象。
2. 优化建设项目流程和施工时序:
对于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自然资源部将优化项目建设流程和施工时序,减少土地损毁和生态破坏。例如,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将项目建设区域与生态敏感区域有效隔离,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同时,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管,严格控制施工范围,防止超范围、超标准建设,最大程度减少土地损毁。
3. 推进土地复垦与项目建设同步实施:
自然资源部提出,要实现“边建设、边复垦”,将土地复垦与项目建设同步设计、同步实施。这意味着,在项目建设的同时,要同步开展土地复垦工作,将土地复垦融入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避免出现项目完工后才进行土地复垦,导致土地复垦效果不佳甚至无法实现的问题。
4. 改进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审查制度:
自然资源部将改进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审查制度,增加生态保护修复的内容和措施,确保土地复垦方案符合生态保护修复的要求。例如,对于建设占用导致重要栖息地碎片化,但未明确修建生态廊道等生态保护修复措施的项目,将不予通过方案审查,确保土地复垦方案真正实现生态修复的目的。
5. 实施“谁损毁、谁复垦”责任制:
自然资源部将严格落实“谁损毁、谁复垦”责任制,确保建设项目用地单位承担土地复垦的责任。对于未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的单位,将依法进行处罚,并纳入失信联合惩戒机制。通过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土地复垦工作落到实处,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修复。
产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全流程监管:推动矿业绿色低碳转型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自然资源部提出,要加强产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全流程监管,将生态保护修复要求体现在矿业权出让合同签订、采矿权登记、开采过程管理、闭坑管理等各个环节,切实推动生产矿山“边开采、边修复”,加快矿业绿色低碳转型。
1. 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管控:
自然资源部将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管控,将生态保护修复要求纳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并在矿业权出让合同签订、采矿权登记等环节严格执行。通过规划管控,确保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符合生态保护修复的要求,避免出现无序开发、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2. 压实矿山企业主体责任:
自然资源部将压实矿山企业主体责任,要求矿山企业严格履行生态保护修复义务,确保“谁破坏、谁治理”。对于未履行生态保护修复义务的矿山企业,将依法进行处罚,并纳入失信联合惩戒机制。通过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确保矿山企业真正承担起生态保护修复的责任。
3. 优化矿山开采方式和开采设计:
自然资源部将优化矿山开采方式和开采设计,采用更加环保的开采技术和工艺,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推广应用绿色开采技术,减少废渣产生,提高资源回收率,降低环境污染。同时,优化矿山开采设计,合理规划矿山开采区域,避免对生态敏感区域造成破坏。
4. 完善矿区生态修复方案编报审查制度:
自然资源部将完善矿区生态修复方案编报审查制度,要求矿山企业编制科学合理的生态修复方案,并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开采设计等紧密衔接,确保生态修复措施与矿山开采过程同步实施。
5. 加强对矿山企业生态保护修复义务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自然资源部将加强对矿山企业生态保护修复义务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矿山企业整改。对于违反生态保护修复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法进行处罚,并纳入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项目用海用岛各环节生态保护修复:守住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
海洋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也是重要的经济资源。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海洋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加大,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自然资源部提出,要加强项目用海用岛各环节生态保护修复,严格管控新增围填海和新增用岛,最大程度减少涉海工程对海洋和岸线资源的损伤,守住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提升近海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1. 严格管控新增围填海和新增用岛:
自然资源部将严格管控新增围填海和新增用岛,对新建项目进行严格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并严格控制项目规模和范围。对于不符合生态保护修复要求的项目,将不予审批,避免出现无序开发、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现象。
2. 加强用海用岛项目生态修复事前论证和事中事后监管:
自然资源部将加强用海用岛项目生态修复事前论证和事中事后监管,要求项目建设单位编制科学合理的生态修复方案,并严格执行生态修复措施。对于未履行生态保护修复义务的项目,将依法进行处罚,并纳入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3. 建立大陆自然岸线占用与修复平衡制度:
自然资源部提出,要建立大陆自然岸线占用与修复平衡制度,项目建设单位应修复形成相应数量的生态恢复岸线,鼓励先修后占,确保项目所在市(或省管县)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降低。通过建立平衡制度,确保大陆自然岸线资源的有效保护和修复。
4. 海岸线修复措施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实施:
自然资源部要求,海岸线修复措施要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实施,避免出现项目完工后才进行海岸线修复,导致修复效果不佳甚至无法实现的问题。通过同步设计、同步实施,确保海岸线修复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最大程度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
生态保护修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自然资源部提出的生态保护修复新举措,将生态保护修复与发展建设紧密结合,以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些措施将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将生态保护修复融入发展建设全过程,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
减少发展的资源代价: 推动“边建设、边复垦”和“边开采、边修复”的模式,将有效减少发展的资源代价,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
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将生态保护修复作为重大工程建设的“标配”,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
-
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潜力和后劲: 保护生态环境,修复生态系统,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潜力和后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常见问题解答
1. 生态保护修复与经济发展如何平衡?
生态保护修复不是要牺牲经济发展,而是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通过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可以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2. 如何确保“谁损毁、谁复垦”责任制有效落实?
自然资源部将加强监管,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未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的单位,将依法进行处罚,并纳入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同时,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和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推动“谁损毁、谁复垦”责任制的有效落实。
3. 如何解决矿山企业生态修复资金不足的问题?
自然资源部将鼓励矿山企业通过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工作,并引导企业将部分矿产资源收益用于生态修复。同时,政府也将加大对矿山生态修复的资金投入,确保矿山生态修复资金到位,解决矿山企业生态修复资金不足的问题。
4. 如何解决海洋生态修复的资金问题?
自然资源部将引导企业将部分海洋资源收益用于海洋生态修复,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海洋生态修复工作。同时,政府也将加大对海洋生态修复的资金投入,确保海洋生态修复资金到位,解决海洋生态修复的资金问题。
5. 如何有效防止出现“只开发、不复垦”的现象?
自然资源部将加强监管,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未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的单位,将依法进行处罚,并纳入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同时,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和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推动土地复垦工作的有效落实。
6. 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如何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
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可以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
生态保护修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所在。自然资源部提出的生态保护修复新举措,将生态保护修复与发展建设紧密结合,以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些措施将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将生态保护修复融入发展建设全过程,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