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惠及民生
元描述: 上海卫生健康事业在改革创新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从号源下沉赋能家庭医生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从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到筑牢城市公共卫生安全,上海卫健委始终致力于为人民健康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引言: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伴随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届市委五次全会的胜利召开,上海卫生健康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上海再次勇立潮头,以多项改革创新举措引领全国医改,筑牢城市公共卫生安全,提升市民就医获得感,并突破创新科研成果转化、探索实践医疗卫生长三角一体化,同时服务全国战略,扎实做好对口支援与援外医疗。
上海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究竟有哪些亮点?
号源下沉赋能家庭医生
近年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持续深化家庭医生制度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果。截至今年四月底,全市累计签约超过1100万人,常住居民签约率超过44%,其中老年人、儿童、慢性病人、孕产妇等重点人群签约率超过84%。签约居民社区就诊率达到54.1%,在签约组合内医疗机构就诊率达到68.4%。
那么,上海是如何赋能家庭医生的呢?
1. 号源优先预约: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全面实施二三级医院门诊号源优先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放,让家庭医生拥有更多上级医院专家的资源和服务链接,进一步提升签约居民转诊到上级医院的就医感受度。
2. 优先就诊服务: 经签约社区转诊的签约居民,如转诊到签约组合内的医疗机构,上级医院会提供“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
3. 二次分诊: 转诊后由于疾病复杂、分科细化等因素,签约患者也可以到所在上级医院的签约居民服务窗口进行二次分诊。
4. 加强全科医生培养: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4.72名全科医生,并且完善相关职称晋升、薪酬、进编落户等激励机制,推进全科人才队伍建设。
5. 推进医联体为单元的医保支付制度改革: 通过健康信息网工程,实现全市医院之间跨区跨层级的检查检验项目信息互联互通互认,减少重复检查,互认项目达111项。建设市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上海健康云”,实现群众就诊预约、服务流程、诊疗信息储存查询便捷化。
这些措施有效降低了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让家庭医生真正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提升医疗卫生科技创新能级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源头创新,不断协同市科委、市知识产权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药品监管局等部门,加强成果转化工作的模式探索和方法研究,指导医疗机构优化完善成果转化管理、提升工作能级,加快推动本市医疗卫生行业科技成果转化。
以下措施为上海医疗卫生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 搭建平台,促进产学研医融合: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已陆续开展协同创新集群、智慧医疗和新兴交叉领域研究等产学研医融合项目,鼓励企业早期介入医学研究,共同开展符合临床需求的科学研究以及开展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研发。
2. 举办“春昇杯”医学创新人才大赛: 通过“路演”建起医疗卫生机构与医药企业、投资基金面对面交流渠道,在加强医学创新人才挖掘培养的同时促进“医企研用”融合发展,助力产业发展,推动高价值专利的高效益运用。
3. 搭建医药卫生技术转移服务平台: 为行业内单位、个人提供专利成果技术评估、技术中介、转化流程政策咨询等专业技术服务,同时畅通医企沟通,助力医疗与医药产业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医企研用”融合发展。
4. 制定政策,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与市科委等多部门合作制定《上海市促进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操作细则(试行)》,出台配套政策解决成果作价投资、转化现金奖励、国有资产管理、赋权改革试点等难点问题,并开展了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试点工作。
5. 开展医学创新改革试点工作: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在试点医院构建有利于医学创新成果转化的新机制、新模式,不断提升试点医院战略定位、优化运维模式,在试点医院开展有转化前景的高质量临床研究,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形成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改革新经验,产出一批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创新成果转化。
通过这些措施,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不断提升医疗卫生科技创新能级,为建设世界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协同推进医疗卫生长三角一体化
长三角地区是全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五年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签署《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合作备忘录》,确立推进公共卫生一体化、推进医疗服务均质发展、深化中医药创新合作、推进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协同推进健康科技创新、建立综合执法监督联动协调机制等六大合作方向。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积极主动谋划,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统筹龙头带动和各扬所长,携手苏浙皖取得了丰硕成果:
1. 公共卫生合作协同: 长三角公共卫生联防联控机制持续巩固,加强可疑病例跨省排查管控,定期开展联合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应急培训和演练,推进免疫规划一体化,建立预防接种信息互联互通系统,完成长三角区域跨省预防接种信息全量数据的联调测试。
2. 推动医疗服务均质发展: 长三角区域推进瑞金医院无锡分院、仁济医院宁波分院、安徽滁州第一人民医院(市九医院对口合作)、安徽省儿童医院(儿科医院对口合作)、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国家医学中心青浦新城院区、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青浦分院等重点合作医院项目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区域联动、优势互补。
3. 深化中医药创新合作: 实施长三角区域中医药质控合作机制,遴选中医骨伤、中医护理等8个专业开展中医质控标准研制,共同推进中医优势病种的疗效、质量和研究水平的提高。
4. 推进健康信息互联互通: 创新推进出生“一件事”跨省通办,包括出生医学证明、儿童预防接种、户口登记、医保参保、社保卡申领等5项事项,实施“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口受理、一网办理、统一发证、一体管理”,累计办理时间由将近18天减少至不超过5天。
5. 推进长三角智慧互联网医院建设发展: 布局智能分诊导诊、智能院内导航、智能识别通行、医疗收费电子票据、智能诊后管理、基于区块链的中药代煎配送、一键呼救等“七大应用场景”,实现线上线下服务整合。
6. 卫生健康综合执法监督联动协调: 完善一体化建设工作机制,成立青浦、吴江、嘉善卫生监督综合执法联动办公室,明确联动互通工作机制与联合执法应急处置机制。
长三角医疗卫生一体化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促进区域内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均衡发展,还有助于提升区域整体的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需求。
筑牢超大型城市“防火墙”,保障城市公共卫生安全
超大型城市如何筑牢公共卫生安全保障?上海已经建立了医防融合的体制和队伍,并积极适应数字化转型要求,不断增强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能力,形成“多点触发、多元汇聚、多病共防”的新格局。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采取了以下措施来保障城市公共卫生安全:
1. 推进疾控机构现代化建设: 重点规划大流行科技准备的策略和路线图,提升应对传染病流行的科技攻关能力和转化能力,逐步构建大流行防范准备计划和应对演练。
2. 构建覆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监测和报告网络: 以症候群、病原、病例、事件等为核心,初步形成“多点触发、多源汇集”的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
3. 推动完善传染病多渠道监测网络: 现有综合监测系统覆盖全部16个区、设有82家哨点医院,涉及28种呼吸道病原、17种腹泻病原和20种少见新发病原,基本建立单病种与症候群有机结合的传染病综合监测系统。
4. 开发建设“上海市传染病综合管理平台”: 首期已建成新冠疫情监测预警主题屏,汇集来自卫生、疾控、教育、民政、海关等多个部门“6个维度、11个方面”的监测信息,实现多源数据的集成融合、挖掘分析和风险预警。
5. 探索和完善“以人为核心”的多病共防、多病共管模式: 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完善“平急转换”机制,优化传染病医疗救治资源配置,全力提升新发、罕见及不明原因传染病的临床救治能力。
6. 加快推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能效升级: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健康支持中心,将包括慢性传染性疾病在内的多病共防理念融入社区管理,全面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网底作用,夯实基层公共卫生基础。
7. 规范“市—区—社区”三级传染病防控应急标准化队伍建设: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传染病风险。
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上海的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为超大型城市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强的支撑。
对口支援,践行医者仁心,大爱无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卫生健康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指示精神,按照“中央要求、当地需求、上海所能”相结合的原则,整合全市医疗卫生资源,助力受援地打赢脱贫攻坚战,取得一系列工作成效。
上海卫生健康系统在对口支援方面取得了以下成果:
1. 派出过硬人才队伍: 每年从全市选派近450余名医疗专家(外派工作半年以上)赴受援地工作,为当地各族群众解除病痛,提高受援地医疗服务保障能力。
2. 推进医疗人才“组团式”对口支援工作: 20多家上海三甲医院与新疆喀什二院、西藏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建立“以院包科”帮扶关系,建立了20多个医学中心,助推医院跨越式发展。
3. 对口帮扶云南、西藏、青海果洛46个贫困县县级医院: 县级医院全部通过二级医院评审,6家医院已晋升为三级乙等医疗机构。
4. 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医疗全覆盖: 为受援地区开展适宜技术、全科医生、助理执业医师考前辅导等多个培训项目,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能力。
5. 两地医院实现远程会诊、远程门诊、远程影像诊断等: 通过数字化远程“云病理”诊断平台,解决基层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将医疗信息化进一步辐射基层乡镇卫生院。
6. 开展援外医疗工作: 上海于1963年参与援建任务,由此开始援外医疗队派遣工作,截至2023年底,上海共派出援摩医疗队196批医疗队员1973人次,成为所在医院的主要医疗技术力量,赢得了摩洛哥政府和人民的信任和赞誉。
上海卫生健康系统在对口支援和援外医疗工作中,始终秉持“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精神,为受援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贡献了力量,也展现了上海的责任担当。
关键词:上海卫生健康事业
上海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现状
上海卫生健康事业作为国家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在改革创新中取得了显著成果。
1. 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以家庭医生制度为基础,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 全面实施二三级医院门诊号源优先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放,解决居民挂号难问题。
- 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完善相关激励机制,推进全科人才队伍建设。
- 推进医联体为单元的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实现检查检验项目信息互联互通互认。
- 建设市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实现群众就诊预约、服务流程、诊疗信息储存查询便捷化。
2. 医疗卫生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
- 加强医疗机构、企业合作,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临床需求为牵引,开展产学研医融合项目。
- 举办医学创新人才大赛,促进“医企研用”融合发展,助力产业发展。
- 搭建医药卫生技术转移服务平台,提供成果转化中介服务。
- 制定政策,解决成果转化难点问题,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试点工作。
- 开展医学创新改革试点工作,构建有利于医学创新成果转化的新机制、新模式。
3. 长三角医疗卫生一体化取得新进展:
- 公共卫生合作协同,加强可疑病例跨省排查管控,推进免疫规划一体化,建立预防接种信息互联互通系统。
- 推动医疗服务均质发展,推进重点合作医院项目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区域联动、优势互补。
- 深化中医药创新合作,遴选中医优势病种开展中医质控标准研制,共同推进中医优势病种的疗效、质量和研究水平的提高。
- 推进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创新推进出生“一件事”跨省通办,推进长三角智慧互联网医院建设发展。
- 卫生健康综合执法监督联动协调,完善一体化建设工作机制,成立卫生监督综合执法联动办公室。
4. 城市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 推进疾控机构现代化建设,重点规划大流行科技准备的策略和路线图,提升应对传染病流行的科技攻关能力和转化能力。
- 构建覆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监测和报告网络,初步形成“多点触发、多源汇集”的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
- 推动完善传染病多渠道监测网络,基本建立单病种与症候群有机结合的传染病综合监测系统。
- 开发建设“上海市传染病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多源数据的集成融合、挖掘分析和风险预警。
- 探索和完善“以人为核心”的多病共防、多病共管模式,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
5. 对口支援和援外医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 派出过硬人才队伍,为受援地各族群众解除病痛,提高受援地医疗服务保障能力。
- 推进医疗人才“组团式”对口支援工作,助推医院跨越式发展。
- 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
- 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医疗全覆盖,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能力。
- 开展援外医疗工作,成为所在医院的主要医疗技术力量,赢得了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信任和赞誉。
上海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不仅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也为推动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贡献了“上海力量”。
常见问题解答
1. 上海如何解决居民挂号难的问题?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全面实施二三级医院门诊号源优先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放,让家庭医生拥有更多上级医院专家的资源和服务链接,并提供优先预约号源服务,有效缓解了居民挂号难的问题。
2. 上海如何促进医疗卫生科技创新?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搭建平台,促进产学研医融合,鼓励企业早期介入医学研究,同时举办医学创新人才大赛,促进“医企研用”融合发展,并制定政策,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试点工作,有效提升医疗卫生科技创新能级。
3. 上海如何推进长三角医疗卫生一体化?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与苏浙皖三省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签署《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合作备忘录》,在公共卫生合作协同、推动医疗服务均质发展、深化中医药创新合作、推进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协同推进健康科技创新、建立综合执法监督联动协调机制等六个方面开展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4. 上海如何保障城市公共卫生安全?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建立了医防融合的体制和队伍,并积极适应数字化转型要求,不断增强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能力,形成“多点触发、多元汇聚、多病共防”的新格局,有效提升了上海的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
5. 上海对口支援和援外医疗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
上海卫生健康系统每年选派医疗专家赴受援地工作,推进医疗人才“组团式”对口支援工作,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医疗全覆盖,提升受援地医疗服务能力。同时,上海还开展援外医疗工作,为受援国政府和人民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
6. 上海卫生健康事业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上海卫生健康事业未来将继续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健康服务和医疗保障需求,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更多“上海力量”,让群众从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中拥有更多获得感与幸福感。
结论
上海市卫生健康事业在改革创新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从号源下沉赋能家庭医生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从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到筑牢城市公共卫生安全,上海卫健委始终致力于为人民健康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未来,上海将继续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高质量发展,聚焦改革攻坚与开放创新,不断为人民健康事业发展破难题、激活力、增动力,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更多“上海力量”。